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心有花木 向阳而生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0-08-14 10:08

  编者按 8月13日,中共濮阳市委宣传部、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工会、濮阳市文联,共同为王存华撰写的新书《向阳而生》召开作品研讨会。

  是河南濮阳供电公司一名职工,也是中国电力作协的一员。她历经三年,先后走访了20余位电力驻村第一书记,近百个贫困村庄的300余户贫困户,最终呈现给读者一部电力题材与文艺精品创作相结合的厚重长篇小说,书写脱贫攻坚战,书写扶贫脱贫过程中人们的精神成长。在采访创作中,王存华因为一群孩子,也成为一名志愿者,近几年一直在为黄河滩区的孩子服务。她带领电力志愿者为黄河滩区的孩子捐献书屋、写歌、写书。她说:“扶贫更要扶智,但愿通过我的努力,可以让更多黄河滩区的孩子因为读书而改变命运。”让我们走近她,听其讲述《向阳而生》背后的故事。

  我曾经也是名“留守儿童”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母亲务农,近似文盲。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在农忙时节和过年时才回家。那时,还没有留守儿童这个说法,但以现在的标准衡量,小时候的我也算是留守儿童。

  父亲爱读书,因此我们兄妹六个都成了小书迷,而我是其中迷得最厉害的一个。书读得多了,心里便有一个念头在滋长。9岁那年的一天,我突然对母亲说,长大了我要当作家。母亲当时正在裁剪衣服,她问我:“作家是做什么的?”我兴奋地说:“作家就是坐在家里写字的人,写的字会变成书,然后就有好多钱寄过来。”母亲听后拿起尺子在我头上敲了一记,说:“这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别做梦了!”

  我当时特别伤心,爬上院子里的梧桐树哭,从中午一直哭到晚上,谁叫我都不肯下来。天黑了,我才从树上爬下来,晚上睡觉时仍然蒙着被子啜泣,谁也不理。第二天,我醒来时意外看到了父亲。父亲一脸郑重地对我说:“当作家这个梦想很了不起,只要这是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就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自己努力就好了!”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因为我一直哭泣,母亲不得已跑到镇上给远在聊城工作的父亲打电话,父亲没能赶上当天的末班车,只好背着一大包书,从聊城一路步行回到我们那个小村庄。他走了整整一夜,脚上磨出十几个血泡。我至今仍清晰记得父亲的话,是父亲让我懂得,做人要遵从内心,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大学毕业后,我在供电企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工作很忙,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又是两种创作路径,许多人以为我的作家梦破灭了。但我就是一个相信梦想能开出花来的人,“为职工抒写,为电网放歌”,作为电力职工,又身处一线,我觉得我比一些专业作家更有优势。平时工作很忙,那就挤时间。我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每天写3个小时。正是凭着这种日积月累的精神,这些年我出版了《笨妈妈和她的淘气包》《女人如水》《有一种爱,很小》《一朵一朵云》等作品16部。

  为黄河滩区留守儿童建书屋

  我的所有作品中,写得最辛苦的还是长篇小说《向阳而生》。之所以会有这么一部作品问世,缘于我2013年的一次黄河滩区之行。

  濮阳黄河滩区是黄河行洪、滞洪、沉沙的重要区域,这里生产生活条件比较恶劣,是濮阳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我所在的公司结对帮扶的正是黄河滩区的一个贫困村庄,每次跟随扶贫队去村里采访,我都会被深深打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决定写一篇小说来记录这段不平凡的历史。

  有了这个想法,我去贫困村的次数就多了起来。渐渐我发现,在这个村子里,除了少数贫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之外,很多村民家里房子都建得很漂亮,家用电器也一应俱全,不过,他们财富的积累全部是靠年轻人外出打工赚来的,付出的代价就是让自己心爱的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吃穿不愁,而精神生活却极为匮乏。孩子们平时除了看电视、写作业之外,基本上没有读过课外书。而最打动我的是一对小兄妹。

  那天一大早,他们的奶奶下地干活了,只留下7岁的小哥哥照顾3岁多的小妹妹。小哥哥说:“我和妹妹一年多没有见到爸爸妈妈了。以前,妈妈每天晚上都给我们讲故事……”小哥哥说着眼圈红了,小妹妹则放声大哭起来,我心里一酸,将兄妹俩搂在怀里说:“不哭,今天我给你们讲故事。”那天,我给兄妹俩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返程时,兄妹俩一直把我送到村口,眼神里的不舍与期待让我想起了童年时代的自己,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我从自己的版税里拿出一部分资金,在黄河滩区的学校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并结对帮扶了5名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我就这样从一个脱贫攻坚的记录者变成参与者。图书漂流活动开展了一年多,我又萌生出建儿童图书馆的想法,公司领导对此大力支持,面向全体职工发起“每人每天捐出一毛钱,一年捐出36元钱”的倡议,并给公益项目取了一个非常温暖人心的名字——“十分有爱”。在大家的支持下,“十分有爱”童书馆如花一般在黄河滩区绽放,我们的志愿队伍也迅速扩大,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到乡村小学义务支教、结对帮扶困难儿童……虽然辛苦却很幸福。

  我最喜欢看孩子们在童书馆读书时热切的眼神,因为那眼神里有一束光,那是一束充满爱与希望的光,这束光也促使我下定决心好好写这篇小说。当然,我内心也怀有期许,期待更多的人能通过我的作品持久关注黄河滩区、关爱黄河滩区的孩子们。

  想让儿童都能“向阳而生”

  经过3年的采访与积累,我掌握了大量素材,小说框架基本成形,但从哪里着手写呢?当前,我们国家正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我当然要写脱贫攻坚,但我不可能站在全国的高度去全景式扫描脱贫攻坚。

  那段时间我读了很多作品,发现很多作家一生的创作都在写一个地方。一座城、一个村子,甚至于一条街,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我为什么不能一直写一个城市呢?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雪玫瑰》写新江城在遭遇冰雪灾害时,电力职工抢修保电的故事。那么我的这篇小说可以继续写新江城,它虽然是我虚构的一个城市,但它却生长在我的记忆里,它是我心灵的故乡。

  于是,我豁然开朗。只要我把笔下的新江城经营好了,把新江城的人写透了,我的新江城难道不是全国千千万万个脱贫攻坚地区的缩影吗?

  2019年年底,小说顺利出版。小说重点讲述电力职工到黄河滩区任扶贫第一书记,开展扶贫扶智,帮助贫困村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发展,同时在与百姓交流沟通中找寻人生价值、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塑造了很多人物,这些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眼里有光、心里有爱,不管身处何种环境,都在努力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无限地去靠近温暖与光明。

  这本书的出版得到多方支持,为了回馈社会,我已将《向阳而生》所有版税捐给“十分有爱”,启动“快乐童伴 向阳而生”公益项目,希望我们黄河滩区的孩子们都能“向阳而生”。

王存华与黄河滩曲的孩子们在一起

  (作者:王存华)

责任编辑:王诗蕊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