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路线图出炉科技“护航”新能源
■本网记者 赫然
6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战略研究系列报告———《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报告绘制了我国未来50年在以能源为首的18个重要领域的科技发展路线图。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科技发展被多次提及,凸显出其在我国现阶段及未来经济和能源发展中重要的战略地位。
路线图:重点发展新能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过去许多人认为科学很难预见,主要依靠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路线图发布会上说,“以能源为例,我们可以预见,未来50年,可再生能源和核能领域一定会有新的突破性进展,只是具体技术路径可能有多种。”
此次发布的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中,凝练出了十个旨在引领我国能源科技发展、造就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工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技术方向。这十大技术方向包括:高效非化石燃料地面交通技术、煤的洁净和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电网安全稳定技术、可再生能源规模发电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和原材料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氢能利用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新型核电与核废料处理技术、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能源技术。路线图还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整体构想,其中,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等与能源发展有关内容位列八大体系前列。
可见,我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技研发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当之高。与技术路线图相契合,日前关于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的信息频频传出。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透露,国家能源局已在4月2日正式启动组织研究拟定新能源发展规划工作,并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讨论稿,即将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国务院,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择机出台。政策规划和技术研发二者的结合,更加印证了我国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
科技目标为新能源指路
近几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都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报告。同时,全球性金融危机还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新能源热,各国纷纷把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把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作为经济振兴的重要手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6月3日发布《2009年全球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能源领域共吸引投资2500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资源吸引投资额为1400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56%,传统化石燃料投资1100亿美元,仅占44%,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额首次超过化石能源。
在我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也给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之一,发展新能源的作用重大。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也必须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才能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在这份科技路线图中,提出了我国能源科技创新的近、中、远期发展阶段性目标。目标预计,2020年前后,突破新型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初步形成煤基能源与化工的工业体系;突破轨道交通技术、纯电动汽车,初步实现地面交通电动化的商业应用等。2035年前后,初步形成以太阳能光伏技术、风能技术等为主的分布式、独立微网的新型电力系统;突破新一代核电技术和核废料处理技术等。2050年前后,突破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氢能利用技术、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海洋能发电等技术,基本形成化石能源、核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并重的低碳型多元能源结构。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