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西电西变进一步增强电抗器市场竞争力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数字化转型布局“十四五”

设备企业加速智能制造,重构产业链发展模式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于海江 报道 “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未来中国制造业必然的发展方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说,展望“十四五”,东方电气集团要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引领和改革驱动,抓好“两化融合”“两业融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电力设备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启了“云办公”“线上经营”“智能化制造”“互联网+”等数字经济的新模式、新业态,有力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随着全球疫情持续,中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新的消费习惯和商业模式加速到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电力设备行业正在加快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制造步伐。从发电设备层面来看,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意味着发电设备技术更迭、产品替代。从输配电设备层面来看,整个行业已经从工业化时代到了数字化时代,大容量、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和功能一体化已经成为输变电装备的发展方向。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于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两者融合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

  以今年3月东方电气集团建成的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完成后,试点车间生产效率提高48%,运营成本降低32%,每年可为企业带来约1.5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带来的利好不言而喻。

  中国西电集团以打造“工厂大脑”为核心,通过数据重生,打造柔性化的产能、灵动的生产组织、连续流的节拍生产,将工业信息化技术转变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先后在开关、变压器、中低压等领域承担了8个国家智能制造和工业强基专项,通过换心脏、升级神经系统和大脑,实现了老旧产线升级和智能化转型。

  “建立工业互联网是从产业链数字化到企业内部生产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生产过程越有弹性,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说,数字化有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升级和智能化车间建设,为构建发电设备互联网+协同制造能力提供契机。

  打造数字企业谋“十四五”新篇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设备企业纷纷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头戏”,加快建设“数字企业”,推动企业向“智慧企业”迈进,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哈电集团正加大‘两化融合’前进步伐,利用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着力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水平,切实推进哈电集团由制造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实施了‘数字哈电’建设工程。”斯泽夫告诉中国电力报记者。

  邹磊也认为,打造数字企业必须要抓好“两化融合”“两业融合”。“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两业融合”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展望“十四五”,要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引领和改革驱动,以创新促发展、以改革求突破,实现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产品结构转型,从生产制造到制造服务、再到系统化解决方案的业务结构转型,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转型。

  “东方电气集团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就是加快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提出能力,实现由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未来我们希望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制造、服务多环节为用户创造更高价值。”邹磊说。

  实际上,随着工业互联网和电力行业智能化的发展,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哈电集团、东方电气和上海电气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线上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企业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升级。这种服务模式在行业内被称为电站服务行业的“淘宝”“京东”,同时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跨界融合的生动诠释。

  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中国西电集团瞄准能源互联、万物互联,加快智能变电站和智慧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应用,充分利用5G传输技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打造智能设备、智能产线和智慧工厂。

责任编辑:高慧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