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国网陕西电力为建设绿色电网作出大贡献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科技引领的“先锋队”

——记陕西电力电网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职茵 报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简称“陕西电力”)依托电网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坚持“硬科技·绿梦想”理念,打造绿色电网,服务国家生态环境保护。6月2日,笔者实地探访了这家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环保领域唯一的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支撑发展的“近卫军”

  据了解,电网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预测与防护、噪声测试与控制、天地一体化环水保监测、环保型绝缘气体合成制备、环保大数据应用等5大领域。

  “这个试验装置里是我们研发的新型环保型绝缘气体七氟异丁腈,俗称C4,可以用于替代高压电气设备中常用的绝缘气体六氟化硫这一温室气体,未来也可以在高压断路器、开关柜和环网供电单元中应用。”实验室环保型绝缘气体研发负责人丁德介绍,环保型绝缘气体的研发和应用,将提升我国高压电气设备环保水平,有望解决六氟化硫替代气体领域国际巨头卡脖子的问题,助力我国特高压电气设备走出国门,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而这只是电网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实验室在电网环保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打造了特色鲜明的电网环保社会责任品牌——“绿谷”,相继研发了输变电工程的“顺风耳(噪声源提取测试技术)”“隐声衣(新型降噪结构和材料)”和“千里眼(环境敏感区地理信息系统)”等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技术新产品,自主研发的输变电工程噪声源定位装置、环境敏感区识别等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为支撑绿色电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尖端技术的“铸剑池”

  “变电站运行时,电气设备会发出低频噪音,像蚊子嗡嗡的声音。采用噪声源定位技术,能准确辨别出变电站设备的噪声点位置和声音特性,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理与防护。不仅降低了噪声治理的成本,还能帮助设备厂家对技术不断改进。”该实验室降噪技术研发负责人耿明昕告诉笔者,为实现输变电工程噪声的精确定位与精准治理,该实验室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适用于输变电工程低频噪声定位装置——“顺风耳”。目前,该项成果已经在±800千伏青州换流站、灵州换流站、湘潭换流站以及1000千伏浙江安吉变电站等11座超/特高压变电站(换流站)中得到应用。

  在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陕西秦岭段现场,该实验室研发的水保在线监测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实验室水保监测技术研发负责人雷磊介绍,水土流失是环境保护重点问题,水保在线监测系统能对水土流失进行定时采样和按序存储,利用无线远程传输,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最终监测出水土流失的状况,对打造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环水保护示范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为降低电网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该实验室提出输变电工程环境敏感区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思路,该系统能全面、准确地识别输变电工程沿线重要的环境敏感区、生态红线等重要保护对象,避免跨越法律严禁跨越的区域,杜绝重大环保颠覆性事件的发生,避免工程不必要的改线、拆迁,节省工程投资,减少输变电工程环保纠纷的发生,实现了输变电工程环保风险管控关口前移。

  产业进步的“催化剂”

  多年来,电网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为电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陕西特色的由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双轮驱动”的电网环保工作体系。多项科技成果已在国网公司、陕西电力众多超特高压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其中,噪声提取测试及降噪新技术于2017年入选国网公司首批成果孵化项目,是唯一一个由省级电力公司承担的成果孵化项目。

  在成果孵化转化的基础上,2019年该实验室又成为国网公司首批项目收益分红试点单位,进一步激发了科研成员开展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以成果孵化和转化为纽带,该实验室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电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紧密合作,协同发展,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入选了国网公司“双创”工作典型案例,为陕西电力“双创”工作上台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和宝贵经验。

  面向未来,该实验室始终秉承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致力建成一个国际一流的电网环保创新引领、公众交流、决策支撑平台,为建设绿色电网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高慧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