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因地制宜多模式建设光伏扶贫电站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因地制宜多模式建设光伏扶贫电站

阳光电源帮扶超过35万贫困户、3000个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中国电力新闻网 见习记者 鲁珈瑞 通讯员 汪学颖

  开栏的话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为深入报道设备企业在光伏扶贫中的产品创新、实践经验、经典案例,中国电力报《电气周刊》特开设《光伏扶贫》栏目,充分挖掘设备企业帮扶贫困地区甩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踏上“富路子”的生动故事。

  光伏扶贫不仅仅是项目,也是民生工程。近年来,阳光电源在全国创新开展光伏扶贫工作,大力推动国家扶贫攻坚战。

  截至目前,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电源”)光伏扶贫业务已遍布全国17个省/自治区的80个城市,扶贫电站建设超过140万千瓦,帮扶超过35万贫困户、3000个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基于近二十年对光伏产业的理解和发展趋势判断,阳光电源在多地尝试推行“集中建设、连片开发”,对扶贫电站项目开展统一规划、统一现场勘测、统一设计建设、统一申请并网,较好地实现资源调度利用最大化,为后期光伏扶贫工作大范围开展提供了理论及实践经验。

  同时,针对光伏扶贫工程建成运行后   监控管理难、费用结算难、运维效率低等实际问题,阳光电源专门开发光伏扶贫智能管理平台,以提升电站项目统一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用户的统一与集中管理、光伏扶贫项目信息资源的统一与分级管理,通过实时数据信息共享、电站设备故障报警、大数据分析,促进实现“减少发电量损失”“降低运维人力成本”“及时预警,避免安全隐患”等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阳光电源还不断加快光伏扶贫在全国各地的推广复制,积极推动各地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由单点式向集中连片式转变,并在解决大规模光伏扶贫的实施、技术和管理等难题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实践,推动我国光伏扶贫健康发展。

  因地制宜制订产业扶贫方案

  近年来,阳光电源因地制宜开发建设了不同模式光伏扶贫电站。该公司在多年的光伏扶贫工作中,坚持依据结合全国不同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分布及光伏发电建   设条件等不同情况,根据实践探索制订户用扶贫、村集体扶贫、集中式扶贫等不同模式电站建设方案。

  河南省淮阳县2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是我国首个漂浮式扶贫电站。该项目利用小型闲置水域,采用超长耐候材料的第三代浮体,从材料研发、漂浮方正布局、因地制宜电站设计,结合“渔光互补”叠加收益模式,将水下养鱼与水下发电相结合,有效盘活闲置水面资源,扩大资源最大化利用,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值。

  该项目总容量200千瓦,建成后为贫困居民年均增收约1000元,同时解决部分贫困居民的就业问题,让贫困居民切实感受到“水上漂浮电站+渔业养殖”带来的双重经济效益。

  同时,阳光电源还大力推行劳务本地化,积极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来源。在开展精准扶贫项目的过程中,不仅为贫困户送去了一座座发电装置,并在电站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努力推行劳务用工本地化,在项目建设完成投产后对运维人员实行   本地化培训,本地化的比例双双超过80%。帮扶对象切实感受到产业扶贫拓展了收入来源,增加了就业岗位。

  随着农业大棚、鱼塘、湖泊等不同土地资源被列入光伏分布式项目,“光伏+”模式在全国逐步推广开来。

  湖北省麻城市7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是湖北省第一个大型集中扶贫电站。该项目建设前,阳光电源深入探究分析麻城当地扶贫需求与资源契合度、立体空间化规划等因素,将光、电、农三者融合,科学开展设计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电站25年总发电将达16.8亿千瓦时,可为28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每年提供3000元扶贫收益。同时,农业经营产出、旅游收益,使融合模式增值优势凸显。

  此外,随着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关键阶段,阳光电源还积极承担了全国多地的近2万户贫困户、2000多个贫困村,共计7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的运维任务,努力为贫困户的发电收益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高慧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